央行完善LPR形成机制:用市场化改革办法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2019-08-17 16:02:33

摘要
中国保险报网讯【实习记者李林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问题——利率并轨迈出关键一步。8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坚持用改革办法促进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下降,并努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其中,会议要求要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在原有1年期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

  中国保险报网讯【实习记者 李林鸾】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问题——利率并轨迈出关键一步。

  8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坚持用改革办法促进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下降,并努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其中,会议要求要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在原有1年期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品种,由各报价银行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方式报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根据报价计算得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并发布,为银行发放贷款提供定价参考,带动贷款实际利率水平进一步降低。

  话音刚落,8月17日上午,央行发布公告称,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决定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

  完善LPR形成机制提高利率传导效率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目前我国的贷款利率上、下限已经放开,但仍保留存贷款基准利率,存在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特别是个别银行通过协同行为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如0.9倍)设定隐性下限,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是市场利率下行明显但实体经济感受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

  “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完善LPR形成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该负责人说。

  在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周君芝看来,进入实质利率市场化阶段,LPR可起到两重作用。一是长期发展视角,LPR可以是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小额信贷定价锚;二是短期政策对冲视角,LPR可以打破二元定价僵局,有助于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LPR本质上是中性的调控渠道,逻辑上不必然对应‘降息’或者‘加息’。然而废弃过去几乎不动的贷款基准利率,锚定货币市场利率或者政策利率,LPR定价机制改革有助于降低优质企业信贷利率。”周君芝说,“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之所以高,不在于基准利率过高而在于信用利差较大。以LPR为新的利率工具,并以此为基础创新调控手段,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并压缩信用利差,这才是有效引降中小企业融资利率的调控手段。”

  新LPR的变化

  记者了解到,我国原有的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于2013年10月正式运行。之前LPR的中文名称为贷款基础利率(Loan Prime Rate,简称LPR),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贷款基础利率的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是在报价行自主报出本行贷款基础利率的基础上,指定发布人对报价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形成报价行的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平均利率并对外予以公布。运行初期向社会公布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截至2019年8月16日,1年期LPR已稳定在4.31%的位置上长达16个月之久。

  如今,按照央行最新口径,目前LPR的官方中文名已改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根据央行公告,自2019年8月20日起,新的LPR由各报价行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前,以0.05个百分点为步长,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交报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按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算术平均,向0.05%的整数倍就近取整计算得出LPR,于当日9时30分公布,公众可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查询。

  与原有的LPR形成机制相比,上述负责人表示,新的LPR在报价方式改为按照公开市场

  操作利率加点形成。原有的LPR多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进行报价,市场化程度不高,未能及时反映市场利率变动情况。改革后各报价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市场化、灵活性特征将更加明显。其中,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中期借贷便利期限以1年期为主,反映了银行平均的边际资金成本,加点幅度则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

  同时,在原有的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新的LPR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也便于未来存量长期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定价基准向LPR转换的平稳过渡。

  新的LPR报价行范围代表性增强,在原有的10家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西安银行、台州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渣打银行(中国)、花旗银行(中国))和民营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各2家,扩大到18家。新增加的报价行都是在同类型银行中贷款市场影响力较大、贷款定价能力较强、服务小微企业效果较好的中小银行,能够有效增强LPR的代表性。

  此外,报价频率也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这样可以提高报价行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提升LPR的报价质量。2019年8月19日原机制下的LPR停报一天,8月20日将首次发布新的LPR。

  “LPR新机制由原来的基准利率加减点调整为MLF加点方式报价,与之前我们相关研究中的预判完全一致。”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分析说,“日度报价调整为月度报价也一定程度上考虑到标的由基准利率调整为更为市场化的利率后报价的稳定性。报价行的扩围,也很大程度上更加全面地参考了整个银行业不同风险偏好银行的定价水平。”

  如何降低实际利率?

  央行有关负责人进一步解释,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可以起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

  具体而言,一是前期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幅度较大,LPR形成机制完善后,将对市场利率的下降予以更多反映。二是新的LPR市场化程度更高,银行难以再协同设定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打破隐性下限可促使贷款利率下行。监管部门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对银行进行监督,企业可以举报银行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的行为。三是明确要求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为确保平稳过渡,存量贷款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四是央行将把银行的LPR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督促各银行运用LPR定价。

  对于改革LPR形成机制是否会对信贷市场造成较大影响,陈冀提示,企业信贷融资成本的高低最终取决于企业自身基本面、信用质量、盈利能力等,短期内贷款锚定标的的转换,并不会对信贷市场形成较强的冲击。LPR新报价机制意义最为深远之处在于,将LPR挂钩MLF操作利率,增强了央行对于信贷市场融资成本的“抓手”作用,为未来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的利率(价格型)传导渠道奠定第一步基础。

  与此同时,该负责人还表示,央行将会同有关部门,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切实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一是促进信贷利率和费用公开透明。严格规范金融机构收费,督促中介机构减费让利。二是强化正向激励和考核,加强对有订单、有信用企业的信贷支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三是加强多部门沟通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多措并举推动降低企业融资相关环节和其他渠道成本。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