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十年人物沉浮:百舸争流大浪淘沙

来源:好买财富 2018-03-16 09:26:49

摘要
“做私募最大的成就是活着”。这是某私募冠军去年在某场合直播时发出的感叹。私募行业常说“剩者为王”,反映出的是残酷。从2007年第一波公奔私浪潮至今十年,折戟的私募人物不计其数,有人身陷囹圄,有人被禁入市场,有人被迫清盘,有人销声匿迹。在混乱和无序中摸索前行,在血腥和残酷中挣扎生存,私募十年艰难跋涉,

“做私募最大的成就是活着”。这是某私募冠军去年在某场合直播时发出的感叹。

私募行业常说“剩者为王”,反映出的是残酷。

从2007年第一波公奔私浪潮至今十年,折戟的私募人物不计其数,有人身陷囹圄,有人被禁入市场,有人被迫清盘,有人销声匿迹。在混乱和无序中摸索前行,在血腥和残酷中挣扎生存,私募十年艰难跋涉,困难程度不亚于西天取经。这其中也有不少私募扛过风和雨,迈入新的十年。

在上篇《12万亿私募养成记:私募十年,尽显芳华》中,我们回顾了私募作为一个整体的十年简史。今天我们来细数私募十年间的人物沉浮。

 2007-2008

公奔私拉开私募发展的序幕

 2007年,牛市高歌猛进,私募行业涌现了第一波公奔私浪潮。

当年,博时基金肖华、长盛基金田荣华、嘉实基金赵军、工银瑞信基金江晖、华夏基金石波、海富通基金陈家琳、上投摩根基金吕俊、富国基金徐大成、原博时基金副总裁蔡明等明星基金经理作别公募基金,成为第一批“公奔私”的代表,从此一批优质的私募机构诞生。如今赵军的淡水泉、吕俊的从容投资、江晖的星石投资、陈家琳的世诚投资等已发展成为绩优私募的代表。

在这些先行者引领下,私募开启了蓬勃发展的黄金十年。当年在上海民生路形成了私募一条街的奇特景象,景林资产蒋锦志、尚雅投资石波、从容投资吕俊、证大朱南松、保银王强、汇利何震等聚集在这一带。

据说,那时候第一波公奔私的基金经理经常会聚会,公募、券商等机构的人也会一起参加,但这场金融海啸何时终结没有人知道。A股从6124点到1664点一泻千里,有人中途抄底,有人轻仓以待。

2008年,沪深300指数年跌幅达65.95%,私募平均下跌幅度 33%。尽管私募跌幅远远低于大盘,但在一群公奔私明星基金经理的引领下,私募被寄予厚望,大量的投资者并不能容忍产品大幅度的回撤。即使今日大佬赵军,当年也并不好过。

2007年9月大盘5000点,距离后来的6124点大概两个月的时候,“水泉成长1期”出生,高处不胜寒。虽然淡水泉成长1期如今已成为人人称道的牛基,赵军也成为了私募圈效仿的标杆,但2008年时该产品也遭遇大幅回撤,2007年底金融和地产大热,淡水泉系列基金并未随大流进行配置,反而投资了农药和造纸等行业。客户的不理解,想必也让当年的他有些受挫。对于公奔私才一年的赵军而言,压力可想而知,也许他从未想到淡水泉十年后可以做到500亿以上的规模。

事实证明,赵军的选择是对的。逆向配置农药和造业,这使得淡水泉旗下基金在熊市初期抓住了一波反弹,取得较好的收益。2009年初,淡水泉先市场一步埋伏房地产等行业,再次获取较高收益。

三年一周期,十年一轮回。在大盘下跌超过50%的时候,淡水泉却获得超过100%的绝对收益,在同期发行的私募基金中遥遥领先。淡水泉的逆向投资策略开始被越来越多人熟知,尽管历经熊市,旗下产品总能创出新高。

赵军采取的“逆向投资”究竟是啥策略呢?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在市场情绪聚集的地方难以寻找好的投资标的,而在被市场忽视和冷落的地方“淘金”。不过逆向投资最终要赚钱还是要靠公司的基本面驱动,但和传统价值投资的区别在于对市场情绪的重视。

“赵总常年都是高仓位,遭遇系统性风险时,他的产品回撤会很大。但我从来不会去问他原因,也不会问他是否有减仓,因为他仓位很少低于八成。我把钱交给他很放心,因为它能创造新高。”这是一位投资者的真实感言。

作为第一波公奔私的代表人物,经过2007-2008年的牛熊考验,赵军形成了逆向投资的风格,获得越来越多的投资人的信任。

尽管大家都知道“涨多必跌”,但2008年沪深300跌幅拿下全球股市跌幅之冠的“荣誉”也是超乎想象。这波熊市的洗礼,让私募体会到市场的残酷。2008年有基金经理遭遇净值大幅回撤,也有基金经理因在大跌中严格的回撤而一战成名,比如上篇中提到的星石江晖。2008年,公募几乎全军覆没,而私募基金却有6只产品取得了正收益,星石江晖的产品就占了三只。

做私募是个不断加深体会的过程。虽然星石在2008年站稳了脚跟,但其实后来回顾2008年的做法,江晖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在最初的熊市阶段,客户对这样的表现非常满意。但随着国内结构性牛市的到来,客户已不满意星石的保守做法。

2014年4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江晖说道,“在中国A股市场,低风险可以博取高收益。基于这样的认识,星石需要改变策略,不能像国外一样,严格控制回撤,同时放弃比国外市场多两倍的收益,而是需要抛开国外绝对回报理念的束缚,要走出自己的一条‘中国式绝对回报’之路。”

但逢经历过2008和2015年行情的初创私募都会有江晖一样的体会。比如2014年大牛市前夕奔私的兴聚投资王晓明,就曾经历由“初期为了生存严格控制熊市回撤”到“放大对回撤容忍度追求绝对收益”的转变过程。

一个经历大幅回撤以逆向投资战胜市场,一个由严格控制回撤先保证生存下稳步前进,赵军和江晖成为这一时期不同私募成长方式的代表。

 2009-2012

从风光无限到清盘涌现

 2009年是个大牛市,2010年虽然沪深300表现不佳但中小创涨幅喜人,伴随着行情爆发,一批私募人物异军突起,成为当时最受瞩目的明星,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冠军魔咒。直到2011和2012年市场连续两年单边下跌,大批私募面临清盘,私募冠军纷纷遭遇滑铁卢,我们开始意识到一个问题:私募这个行业要的不是短跑冠军,而是长跑选手。

正所谓“天地无情,以万物为刍狗”。也许是造化弄人,也许是时运不济。做私募注定了要大起大落,只是当时作为一个刚刚迈步大发展的年轻私募群体,对这一点还没有深刻的领悟。

2012年,私募基金迎来了一场大规模的洗礼。混乱无序的年代,群雄纷争愈发激烈。

这年,公募一哥王亚伟奔私的消息在行业引发巨大震动。1989年安徽省状元,从东四地下室到基金经理,再到创造7年10倍收益率神话,王亚伟每一段经历都被江湖流传。作为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头顶太多光环,本人却很低调。

奔私后,王亚伟的千合资本短期内迅速达到了百亿规模,其持仓个股也常被很多投资者学习参考。2017年以来,业绩表现不算突出,不同产品也存在一定的业绩差异。这主要与其投资风格息息相关。王亚伟持仓大多以基本面情况好、市值中小及一些有事件驱动、受国家政策面利好的个股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投资案例莫过于“三聚环保”。去年以来,结构性的行情偏好一些大市值的蓝筹股。这样的做法优势较弱,因而表现并不突出。虽然如此,但作为投资中的老江湖,王亚伟旗下产品的平均收益也在股票型私募的前1/3行列。

除了王亚伟奔私外,2012年私募江湖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从容内部闹分家。当年沸沸扬扬,吕俊曾对媒体坦言从容模式上的某些问题。

从容投资成立于2007年,掌门人吕俊曾在公募时期创造3年6.5倍的业绩佳话。2008年熊市中从容只亏了4%,2009年赚了63%,两年的总成绩非常优异。2010年至2012年上半年,从容投资产品、规模双扩张。因为吕俊出身于公募,当时想将从容投资打造成为公募一样的多基金经理平台公司,所以采用了平台化的管理模式,招聘了多位基金经理,对基金经理授权也十分宽松。但后来发现,过于宽松的授权,风险控制难以执行到位,导致业绩波动性大。很多产品都在那2年的弱市下遭受了损失。

十年发展中,私募江湖波谲云诡,从容投资一波三折。2012年从容事件的爆发,如今看只是从容迈入百亿规模发展史上的小插曲,甚至是垫脚石。

这一年,意识到问题的吕俊开始在公司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实行投资决策集中化的管理,基金经理只有个位数的选股权限,仓位、行业、重仓品种决策权由他统一控制。同时,加大基金经理的调研次数和深度,侧重投资研究一体化。从容投资也从一家股票多头策略的私募基金公司转型为以宏观对冲策略为主,主要是先研究经济是如何运转的,运转到某一个阶段,什么资产表现最好然后配置这个资产,通过分享宏观经济的波动来盈利。过去5年时间,从容的资产配置方案一共调整了7-8次,平均每年调整1.6次,而且每次都对了,获得了很不错的收益。

2012年在私募经历了5年发展后,开始了一轮洗牌。期间不少私募清盘,不同私募机构遇到不同的问题,洗牌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重塑,也是改革的开端。

 2013-2015

大牛市拉开又一波公奔私潮流

 自2012年王亚伟奔私后,南方基金邱国鹭也从公募辞职创立高毅资产,从此备受关注。

作为一个汇集了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的创新型平台私募,高毅投资团队可谓星光璀璨。除私募掌门人邱国鹭外,还有原博时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邓晓峰、原景林资产合伙人卓利伟、原中银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孙庆瑞,民间走出的投资高手冯柳,曾在高瓴资本负责QFII投资的王世宏。

和市场上精品店不同,高毅打造了一个高效的平台型私募模式。

2017年一私募论坛上,高毅孙庆瑞说道,“高毅的产品都是以投资经理名字命名,我们决定要这样,就是希望激发投资经理为自己的个人名誉而战。不仅荣誉,我们的激励机制、奖金递延机制都放在产品里,比如投资经理有跟投机制,确保投资经理与持有人的利益高度一致;投资经理业绩提成机制,使投资经理的收入高于自己独立创业所得;奖金递延机制,投资经理奖金超过一定金额的部分再投回到所管理产品中,以保持团队稳定性。”

在明星基金经理号召下,高毅资产迎来快速发展。这波奔私潮流中受关注的除了邱国鹭外,还有很多公募明星。

这一时期,“公募一姐”的宝盈基金经理王茹远创立宏流投资”,景顺长城原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王鹏辉创立望正资本,原兴全基金投资总监王晓明创立兴聚投资,泰达宏利总经理刘青山创立清和泉资本,原银华基金经理金斌创立丰岭资本,原博士基金经理邓晓峰加盟高毅......

伴随着2015年大牛市的爆发,这波公奔私潮流在2015年到达顶峰。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基金经理的离职率达到25%的高峰。

不过高点奔私创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好在2008年的熊市给了前车之鉴。2015年的极端行情下,优质的私募都有效地控制了产品回撤,比如众所周知的丰岭资本金斌。

金斌一直奉行“坚持基本面驱动”的价值投资策略,注重企业基本面和估值。2015年6月底,在一个摧毁传统价值观的时期,金斌自我调侃道,“在这个疯狂的市场中,如果你过去一年收益率只有100%,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你是做股票的。许多牛气冲天的投资经理号称,‘如果某一个股票没有10倍空间,我根本都不会考虑去买它’。想一想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年收益率20-30%,实在是太惭愧了,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2015年6月初,距离6月12日的最高点5178点仅有几天时间,金斌发表了《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称延续此前的“基本面驱动的价值投资+制度套利”。由此,丰岭在2015年股市接二连三的大跌中保住了大部分胜利果实。

2015年,私募引以为傲的不是赚了多少,而是有没有躲过暴跌。

这一时期,量化对冲基金迎来大发展,一批批华尔街精英归国创业,各种策略盛行,私募江湖迎来了多策略发展的时代。

 2016-2017

以高毅和景林领先的价值私募大放异彩

2017年白马股一骑绝尘,价值派私募大放异彩。邓晓峰、蒋锦志、金斌、但斌、罗晓春等私募成为市场追逐的对象。

景林成立于2004年6月,名副其实的私募先驱,仅二级市场管理规模都已经超过了600亿。景林创始人蒋锦志2001年在香港做专户,创造出(2001-2003)106%的年化收益率,深得香港机构投资者信赖。金色中国作为景林最老的基金,至今已成立13年,奠定了景林的价值风格。另一2006年成立的产品则连创新高,创造了十年超十倍收益率的长牛型基金。

蒋锦志投资理念有三点:一是不亏钱,然后挣钱;二是投资中的概率论,首先要追求确定性,在此基础上再追求盈利最大化;三是复利的威力,投资需要时间和耐心。他的投资原则有三点,一、按照投资实业一样来研究个股,强调实地调研,追求确定性强的预期收益。二、深入分析公司商业模式及在产业链上的竞争优势;注重公司长期稳定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成长性;密切关注公司管理团队和公司治理结构。三、投资策略上坚持组合投资并适当集中投资。

2017年的大赢家除了景林外,还有高毅邓晓峰。

媒体统计,公募近10年,邓晓峰为投资人赚取230亿净收益,可谓A股赚钱最多的基金经理之一。他还曾在一只电力股上赚了二三十亿,这成为其广为流传的投资案例。加盟高毅后,邓晓峰依然保持着卓越的业绩,2017年业绩遥遥领先,几乎可以说是市场最火的基金经理。

邓晓峰说投资要做“三好”学生,要选择好的行业,好的公司,要有好的价格。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好赛道事半而功倍。邓晓峰是坚定的基本面实践者,不过做价值投资,他从不死守,他会根据公司基本面、行业情况做判断,并与当时的股价相结合,判断股价是否高估、风险收益是否合适,如果已经透支了未来,他就会调整。

大浪淘沙,方显英雄色。熊市才是最好的试金石,从云端砸向地面者不计其数。很多私募在爆仓之后永远消失于江湖。这正验证了巴菲特的那句名言:只有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私募十年 · 致敬未来

好买财富2018年度中国私募行业高峰论坛

暨2017年度中国“好”私募颁奖盛典

2018年3月17日将于上海隆重启幕

私募十年人物沉浮:百舸争流大浪淘沙

 

私募十年,弹指一挥间

不断的变化与演进正是

行业富有生命力的真实写照。

好买十年,与私募机构一同成长,

见证了生机勃勃的过往,

作为参与者,也为私募业态塑造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3月17日,好买私募年度颁奖盛典

邀您参与!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