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之下 银行理财有何变化?

来源:才查到 2020-02-08 09:00:00

摘要
一、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总体经济形势(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影响2020年之开局,便是充满挑战的一年。2019年中美贸易战摩擦的余温未散,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的肆孽使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受到波及。疫情爆发两周以来,对酒店、餐饮、线下教育、旅游、交运、传媒院线等服务业的短期冲击

一、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总体经济形势


(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影响


2020年之开局,便是充满挑战的一年。2019年中美贸易战摩擦的余温未散,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的肆孽使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受到波及。疫情爆发两周以来,对酒店、餐饮、线下教育、旅游、交运、传媒院线等服务业的短期冲击较为明显。加之我国的第三产业已升至60%的水平,因此此次疫情对国民经济增长指标完成将产生较大影响。


从消费、投资、出口等方面看:消费方面,由于病毒传播对聚集性消费场景的限制,该类型消费自然降低;投资方面,生产聚集型的行业占据了投资的绝大多数领域,如果疫情没有有效控制,生产聚集型行业仍将受到严重影响,比如人员密集型生产车间、建筑工地等人力密集型领域,其开工率将受到较大影响,不排除因为疫情的控制而继续在部分领域延迟开工;出口方面,世界卫生组织于1月30日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认定将影响到其他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商品采取一系列的限制措施,进而必然影响到中国的出口。


回顾2003年非典期间,交通运输、住宿餐饮、金融等服务业所受冲击较大,二季度GDP分项同比分别较一季度下滑5.4、3.6和3.6个百分点。目前已有机构预测,我国每停工一天,一季度GDP大约损失0.2%(粗略估计),因此,新型冠状病毒在短期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较大。


(二)疫情之下有挑战也有机遇


先抑后扬的消费趋势。疫情影响的消费会在疫情平缓或解除后得到逐步释放,被压抑的消费甚至在短期内还有可能实现反弹高企。2003年非典之后,旅游、商务等行业都获得了空前的增长。


“宅经济”类型将迎来大跨步发展。电商、物流、线上娱乐、在线教育、网络游戏、远程办公等“宅经济”弥补了疫情下的部分经济增长指标。对于金融行业而言,线上理财、线上交易、线上投后管理已成为不可逆之大趋势,因此在此环境下,疫情对金融等行业的负面影响将弱化。


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会加大。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降低逆回购利率,预计MLF利率、LPR利率或将下调,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2020年财政赤字率或将提升至3%,内外部风险因素边际缓和,2月2日,央行宣布将在2月2日开展1.2万亿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亿元。减税降费、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也预计将逐步落地,基础建设投资方面,国家为冲减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维护经济稳健发展,大概率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支持力度。在资金投放、减税降费、政策便利上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


股市方面,中长期趋势不会受到影响,短期的影响也会在一到两个季度后顺利消化。从逻辑上说,疫情的发生会导致盈利的推迟,但不会导致盈利的消失,反而有一些行业会在疫情中找到爆发的机会。按照现金流贴现模型测算,股价受到的影响幅度是有限的,且总体不会影响中长期的趋势。


(三)2020年经济形势大致呈现先抑后扬的曲线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于2020年上半年集中爆发期,疫情下的隔离措施、延期开工举措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的隔离,在短期内确实会对经济造成冲击,但是,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同时也会加大。2月2日,央行宣布将在2月3日开展1.2万亿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2月4日,央行又增加5000亿流动性投放,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比去年同期多1.4万亿元。减税降费、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将逐步落地,在资金投放、减税降费、政策便利上国家将给予更多的支持。如果能够成功遏制疫情,预计在需求反弹和潜在的政府刺激措施下,经济增长可望在未来几个季度反弹。中国潜在增长的速度虽然正在放缓,但是不能否认仍在增长的事实。因此,2020年经济走势上判断,将会是一个先抑后扬的增长曲线。


二、疫情下银行理财面临的形势


结合以上对经济总体形势的分析,对于银行理财机构而言,面临的形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资金端方面


疫情的发生,部分配置权益类资产的开放性净值型产品将面对客户赎回,但与此同时,疫情的冲击将利好债券型产品,此部分资金将可能回流到保本、类保本产品中,因此资金的总体供给量基本可以保持住原有存量。


从资金增量供应来看,居民因为消费场景受限,短期内储蓄增加,疫情带来的恐慌和不确定性情绪也使居民的储蓄理财的愿望更加强烈,产生更多的理财需求,从而给银行理财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将带来更多流动性资金,先抑后扬的增长曲线保障了疫情过后的资金,这些保障了银行理财资金的供给。


(二)资产端方面


疫情期间,有部分行业受损较大,主要集中在餐饮、娱乐、酒店、旅游、影视、交通、商贸,该类型资产,除了交通外,银行理财资金一般配置比例不大,给银行理财的资产安全会带来一定影响,但是影响有限。疫情缓解期间,即使全国开始全面复工,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仍然会受到影响,此外,因疫情处于年初的阶段,一些国际订单在年初无法拿到的情况下,可能就已经错过窗口期,国际买家转向其他国家供应商,因此,国内厂商全年订单量可能大幅缩减。此情况的影响应予高度重视,对于出口型的企业客户,需要审慎看待,尤其是存量资产中有此类型的,应予高度关注。


疫情过后(大概率出现在2季度末),因疫情影响的行业或项目(含基建、旅游、交运)将会出现井喷,集中资金投放也相应在此阶段出现。此阶段将会对资金产生较大需求,届时银行资管机构需准备好充足的“子弹”。


从总体看,在国家“保增长、调结构”的主基调下,2020年资产的体量和质量与2019年相比而言不会出现大规模调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这仍将成为银行理财资产端供应的基础。


(三)银行理财机构自身方面


疫情的出现倒逼银行理财更快速地更大跨步地向“金融科技”迈进,更加深入地开发和推广移动“APP”理财方式,使更多客户选择并适应线上理财,从而从销售末端从后向前推进银行理财的业务模式以及管理和水平的发展。此外,人们接受信息更加依赖于网络媒体的方式,也使银行理财机构更加重视宣传推广方式的转变,比如更多地考虑与线上引流大户开展合作,实现更快更准确的推广。


三、疫情下银行理财如何作为


基于对2020年总体经济形势以及对银行理财的影响的分析,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使资金来源保持充足,资产的质量和规模也将在疫情缓解后得到保障,因此银行理财行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指标可以保持住原定目标不做调整。


面对现阶段的疫情,对银行理财的建议是:关注疫情引发的风险,协助纾困,抓住时机推广线上业务,推出具有主题特色及人文关怀的特殊理财产品,实现安全过渡,在困境中寻求发展机遇。


(一)面对“疫情”的挑战,严阵以待,应对好市场、信用及流动性风险。


疫情之下,银行理财将面对权益类投资的市场风险,固收类投资的信用风险,以及产品的流动性风险。而“流动性风险”是银行理财业务作为独立子公司成立后,要独自面对和承担的最重要风险,一定一定要预判到“疫情”给市场产生冲击,从而引发的流动性风险,这一风险怎样强调都不为过。如果说现金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那么“流动性”就是银行理财的生命线。


对可能因疫情发生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银行理财机构要提前做好预判,与易产生风险的客户做好提前沟通,准备好应对方案。流动性风险方面,目前大部分银行理财资金来源于线下营销渠道,按照原有周期,春节后2-3月是营销活动旺季,但是疫情下的营销活动大大受限,势必将打乱银行理财机构原有的产品流动性安排计划。因此,银行理财机构要密切与私行、个金等部门密切沟通,共同研究应对措施,增加营销方式,加大线上营销力度,使部分线下营销中断的理财份额转移到线上予以弥补。


(二)落实国家防控疫情措施,帮助疏解疫情危害。


疫情之下,部分行业由于延期开工,投资缩减,承压较大,在付息还本上可能出现一定困难,如房地产行业、餐饮、娱乐、旅游、交运。这些领域中的存量资产应该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区域、企业采取纾困措施,给予展期。这是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防止因受疫情影响出现部分企业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进而出现倒闭、清算的严重后果,产生恶性循环,反过来伤及银行理财资金的安全。协助客户度过困难,也是保护资金的一项举措。


(三)迫在眉睫,大力推行线上理财服务。


线下交易环境的限制,恰恰给了线上交易方式改进和发展的巨大动力。相对于大型互联网金融公司,线上推广、交易、服务一直是银行理财机构的短板。此次疫情出现,对于工商、招行等已经在线上业务布局多年的银行理财而言,可以说是享受到了线上布局的红利。线上理财仍是一片蓝海,对于银行理财而言,恰好应抓住此次机会,加大线上产品供应,增加线上服务环节,使线上服务囊括风险评估、产品介绍、协议签署、估值报告、产品赎回等环节,满足客户“足不出户”的理财服务需求。


此外,推广方式也需要做调整创新,一直以来,银行理财基本都依赖实体网点推广,过去这一方式已经完全可以满足银行理财资金需求。但在疫情下,银行理财应更多与各大线上导流平台合作,跳出原有框架,启用抖音、淘宝、京东、百度等更“接地气”的平台推广方式,实现高效引流。


(四)研究需求,推出“疫情”主题特色理财产品。


目前来看,信托、保险、证券公司纷纷都推出了具有“防疫”主体的特色产品,比如民生信托推出“民生有爱救助疫灾公益信托”、光大信托推出“加油武汉”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京东安联财产保险公司推出“新型冠状病毒保障计划”,为被保险人提供确诊津贴以及新型冠状饼图疾病身故保障。这些产品很好地适应了疫情下的人们对资金安全、人身安全的保障诉求,也满足了人们帮扶救助的情怀诉求。相较而言,银行理财机构目前鲜有推出该类产品,迅速开发出满足“疫情”下的保障增值需求及情感需求的产品,在产品中附加提供新型冠状病毒医疗保障服务、安排部分产品资金定向进行帮扶救助受灾地区和人群、在收益中留存部分用于捐助等等,使产品顺应疫情的时代需求,打造出受客户信赖的“爆款”,实现在困境中寻求发展。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基于审慎的态度做出自主决策,风险自担。

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