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催收市场的灰色地带沉浮录,央行给画上了句号

来源:扫雷人生 2019-12-28 18:00:00

摘要
12月27日夜间,央行官网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整治暴力催收等催收方面问题。《办法》明确,催收债务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个万亿催收市场的灰色地带终于盼来了监管!正应了那句:监管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万亿催收市场是如何炼成的?中国催收行业的

12月27日夜间,央行官网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整治暴力催收等催收方面问题。《办法》明确,催收债务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个万亿催收市场的灰色地带终于盼来了监管!


正应了那句:监管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万亿催收市场是如何炼成的?


中国催收行业的诞生,始于信用卡的大量坏账。2000年,中国信用卡市场逐步进入疯狂增长期。在单纯以发卡量作为业绩指标的考核体系下,信用卡营销员不顾申请人的征信评级,肆意发卡,这导致信用卡逾期款规模迅速增长。


2003年前后,以回收银行信用卡逾期款为主业务的催收行业应运而生。大部分银行会将逾期1个月以上的项目外包给第三方催收公司。


通常,催收行业内将逾期款分为三个等级。


业内人士表示,三级逾期款在所有逾期款中占比40%以上,佣金率则高达本金的35%~40%。丰厚的利润驱使下,催收行业野蛮生长,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国市场约有3000多家催收公司,仅信用卡催收公司就有1000多家。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2.3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达1.86%。(1%为警戒线)高企的不良率已经将银行和催收紧密捆绑,而这部分催收公司属于行业的“正规军”。


互联网金融孵化催收的灰色地带


最初,设立催收公司的大多是金融或法律背景,大多看重业务操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但是,2015年前后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催收行业开始分化。


在互联网金融野蛮成长之下,催收行业的主营业务从传统的银行信用卡、小贷公司的逾期账款,扩容至消费金融、P2P、现金贷、车贷等新型网络贷款业务。相比银行的信用卡逾期款平均30%的佣金率,小额短期现金贷的提成比例则高得多。


暴利的网贷平台,催生了一批暴利的催收公司!


放贷和催收如同硬币的两面,当互联网金融缺乏监管时,又有谁来监管催收行业?于是乱象丛生。


一些P2P平台不一定会像银行等金融机构一样要求催债公司提供注册资金、财务、员工信息、合作机构等信息,催收公司的合作门槛也更低。


鱼龙混杂的行业中,从业人员也素质堪忧。大量社会闲散人员成为了催收行业的“雇佣军”,一些黑恶势力混杂其中,大量的暴力催收事件就由他们制造。


还有部分借款人表示,自己明明正常缴费,却也受到催收骚扰,对这样情况表示不理解。其实,这也是行业素质低的乱象之一。不正规的贷款公司业务员有“吃钱”一说,就是故意扣押债务人的还款,阻止内催部门催收,逾期达30天之后将坏账转卖给催收公司,从中获取好处。


行业清理早已开始


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扫黑除恶的口号,就已经开始斩断相关利益链条,打掉高利贷的“保护伞”,湖南、山东等多地公安厅领导遭查处。


现在看来,这是对催收行业乱像的前置处理手段,扫清“保护伞”对相关主体侦办的干扰。


2019年10月21日深夜,杭州公安发微博称,杭州警方对51信用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公开信息表示,“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自此,一张针对违法催收的大网布下。


近两个月中,公安部召开“净网2019”新闻发布会,剑指暴力催收;央视曝光套路贷乱象,社会各界对违法催收形成共识,多地催收公司遭到清理。


随着此次《办法》出台,债务催收将有法可依,希望贷款方、借款人、催收方都能合法合规,让金融工具真正发挥服务的功能,而不是成为某些人“钻空子”牟利的工具。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