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是个概率生意:也会投到“烂香蕉”

来源:VC周记 2015-11-16 01:51:25

摘要
编者按: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VC周记”,很多人觉得VC很傻乱投项目,但其实投资人也有自己的投资逻辑。这篇文章的作者带大家了解VC行业的真实情况。11月第二周,见了8个项目,医疗和教育各2个,金融、B2B、汽车和农业各1个,感谢每个陪我聊天的创业者,感谢你们容忍我的絮絮叨叨,并且不断启发我,让

编者按: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VC 周记”,很多人觉得 VC 很傻乱投项目,但其实投资人也有自己的投资逻辑。这篇文章的作者带大家了解 VC 行业的真实情况。

11月 第二周,见了 8 个项目,医疗和教育各 2 个,金融、B2B、汽车和农业各 1 个,感谢每个陪我聊天的创业者,感谢你们容忍我的絮絮叨叨,并且不断启发我,让我对各种行业有新的认知和想法,希望不管买卖成不成我们都能成为朋友,也希望我们交流的一个多小时并没有让您觉得浪费时间。

前几天和老友吃饭叙旧,多年朋友加上时常不见,倍感亲切,酒过三巡。

老友:我一直想问你来着,你那会儿怎么想起去做投资了呢?

我:哈?几个意思?

老友:VC 多傻 X 啊,什么二项目都投,瞎霍霍钱,你丫那会儿不是天天觉得自己多么牛 X,咋能看上他们呢?你不是想创业来着么?自己搞一摊儿。

我:……我其实早就想去投资了,只是以前觉得要去拯救他们……现在觉得我懂个毛……

我一年见 300 多个项目,时不时碰到这种聊 high 了的创业者。

创业者:哥,你们是圈内人啊,八卦一下,那个 XX 项目是不是不行了啊?

我:具体不清楚啊,我也听说了……

创业者:我其实特别想知道他们投资人怎么想的,你说这种项目最开始就知道一定不行啊,这么往里扔钱也太傻了

我:……呵呵(囧,那项目一开始出来的时候我还挺喜欢的)

几个月前,有个 VC 前辈约我吃饭。

前辈:你们基金是怎么决策一个项目的啊?……我是说那个 XX 项目是怎么通过你们评审的呢?我见过,那个项目一看就是那种决不能投的啊。

我:……具体不是我的项目哈(我其实觉得还不错啊)

所以,VC 的傻 X 形象在有识之士的眼里是多角度、全方位、跨行业和年龄层的,但是,人傻钱多是 VC 行业的真实情况么?

全中国 TOP20 的投资互联网的基金,做前端的,也就是出来跑项目员工的平均也就每家 10-15 个,满打满算全国能在 TOP20 基金的投委会发言的人也就 300 个左右。这些人多集中在 22-40 岁之间,大部分满足 211 或 985 大学、海外名校留学背景、BAT 职业生涯、成功创业经验中的两项以上,理论上,这些人很难被称作傻 X,怎么做个 VC 就变傻了呢?

看来问题出在 VC 这个工作上。VC 是个什么生意呢?我肤浅的觉得他是个概率生意,专业一点说是个金融杠杆的生意,VC 花钱买的是股份,更是机会和希望。

就拿我自己举例子吧,前面说了,我一年看 300 多个项目,正常情况下,会产生兴趣愿意花时间研究一下的项目会在 5%左右,上会推的项目会在 10 个上下,能投的也就 6-7 个,也就是 2%左右,只少不多。

按道理说精挑细选的项目,应该成功率很高才对,事实上,早期项目大家都知道有个说法叫:九死一生,而这个生也仅仅是完成有意义的下一轮而已。有位研究型的行业大哥告诉我,他研究过,有过融资经历的所有项目,走到 10 亿美金估值的概率是千分之一。

也就是说即使拿到天使的案子,90%走不到下一轮(那些 pre-X 的轮次不算哈),99.9%的案子无法成为 10 亿美金意义上的成功项目,不管投资人一开始如何看好,早期项目还是有很大可能变成一坨屎,同时投资人也就理所应当的成为有识之士的笑柄。

那些投了烂案子的投资人一开始就不知道项目有问题么?答案 100%否定。早期的项目如果按挑剔的眼光来看就是一块破布,几乎所有的早期项目都是,因为发现了一个洞就不买这块布的话,那你这辈子都做不了新衣服。成功的项目最终其实都长一样的,优秀的执行力团队,牛逼的大市场以及很锐利的切入点,但是他们在早期和那些失败的烂项目长得其实也差不多,投资人对哪个项目都能看出 100 个问题,预测 1000 种死法,但是只要投资逻辑上有至少一个点足够亮,足够有想象力,就可以投资,投资人确实都是傻 X,而且还是赌徒和疯子,但这不就是金融么。

以下是另外想到的相关话题:

专业能力可以帮助投资人提升成功概率么?能,但是有限。专业能力分解下来不外乎就是:项目源、分析能力、决策力。项目源实话说都是共有的,这个行业没有独家项目源,即使像我以前都是直接自己扑上门找的项目在给钱之前也都不是排他的,谁都可以接触,勤快为王,而上面说的全国的那 300 投资人个个都不懒,你时不时能听说谁谁谁工作 5年 没有过周末这样感人的职场励志故事,大家差不多;分析能力来说,我最近也不是一两回听到同行嘲笑 “研究型基金” 这个概念了,好像谁不是研究型一样,不研究又如何做投资呢?略微的差别在于研究的角度和经验而已,但是团队作为决策整体来比较的话,谁比谁也强不了太多(红杉和经纬,谁比谁会研究呢);决策力主要取决于个人投资的成绩(需要年头)、对投资这个项目的欲望和投资大小年(比如今年就是投资小年),略微会有不同,但是有限。更何况,有极大的概率一个项目不会按开始的设定路线发展,专业能力毕竟不是占卜能力,除了给 LP 和自己吃点定心丸之外,提升项目成功率作用不那么明显其实(先说好哈,璞哥所有的比较都是基于那 TOP20 的机构范围)

那有什么办法提高项目的存活率么?(注意,不是成功率哦)答案是有的。投资人如果足够优秀会一定程度上提升他直管项目的存活率,后面有机会写一篇《投资人的自我修养》仔细说说璞哥见过的优秀投资人都长什么样(不仅仅是专业能力好哦)。但即使是优秀的投资精英对于提升项目成功率都有些乏力,那些投了腾讯、阿里的大腕儿们,也投了乌央乌央的一大堆烂项目,只不过瑕不掩瑜罢了,优秀投资人成为投资大腕儿最重要的条件是三个:命、量和手里可支配的钱。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