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频遭“李鬼” 防范需双管齐下

来源:证券时报 2015-12-11 08:08:11

摘要
证券时报记者王莹近日,证券时报记者浏览各家信托公司网站发现,“李鬼”信托乱象频出,发出虚假信托澄清公告的有10余条之多。平安信托点名引集体喊冤受到关注度较高的包括平安信托产品被冒充事件。据公告内容获悉,平安信托迄今为止,从未发行或准备发行“平安信托·鹏飞尊享2号集合(查询信托产品)”和“平安信托·磐

证券时报记者 王莹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浏览各家信托公司网站发现,“李鬼”信托乱象频出,发出虚假信托澄清公告的有10余条之多。

平安信托点名引集体喊冤

受到关注度较高的包括平安信托产品被冒充事件。据公告内容获悉,平安信托迄今为止,从未发行或准备发行“平安信托·鹏飞尊享2号集合(查询信托产品)”和“平安信托·磐晟安享收益7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此外,也未曾授权过任何公司销售这两款产品。

平安信托产品被冒充事件的另一个关注点是,其公告中所披露的数家销售虚构平安信托产品的第三方平台,其中不乏业内较为熟知的企业,如360财富、金斧子等。

平安信托的公开点名,立即引来了众多第三方平台的澄清。

其中金斧子、360财富均表示,“经过公司核查,从未在公司平台上线过、销售过上述申明中提及的两款产品。此外,公司也从未在任何官方渠道发布上述两款产品。”

对此,平安信托表示,虚假销售信息是客户发现并告知,我们收到了通过第三方公司平台推介相关产品资料的邮件、网页、短信或微信。“在收集的推介信息中,有的涉及某公司的理财经理推介的产品信息,有的涉及某公司的推介邮件,有的涉及客户收到的电话预约等等。”

一家大型信托公司的产品经理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内部员工的个人行为,而非公司违规销售,在业内,销售人员在社交平台宣传产品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的。”

虚假产品此起彼伏

在平安信托假产品事件发酵的过程中,市场又爆出新时代信托、中诚信托和新华信托相继遭遇“李鬼”信托的困扰。

经梳理,新华信托遇到的情况与其他几家公司略有差别。一家公司以“新华信托前股东”身份进行资管产品推荐,但实则两家公司并无任何合作。

新华信托公告中称,“近日,我司发现深圳市新华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新华信托前股东’身份进行资管产品推介。”并强调道,“我司从未参股深圳市新华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亦未与新华信达进行过任何形式的合作,我司与新华信达无任何关系。对于任何借用我司名义进行宣传、推广和销售的行为,将采取法律措施。”

除被冒用信托公司名字外,中诚信托及新时代信托则遇到数家公司未经授权销售产品,亦或销售伪造的产品。

新时代信托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我们接到客户反映,发现包括蒙面理财师等一些非金融机构通过其网络平台,销售新时代信托发行的四款产品,但实际上,我们并未授权这些网站的销售资质。”

他进一步分析称,“这种第三方平台违法违规销售的情况太多了,我们根本无法做到一家一家的排查,因此,大部分情况是客户发现并告知的。”

为何“李鬼”信托普遍出现在第三方平台和网贷平台(P2P)?

他认为,信托产品相对安全,资质和信誉度比较好,所以很多人就打起了信托的主意,其中不乏通过信托产品给自家销售平台“撑门面”的公司,目前P2P公司跑路的比例非常高,也有很多违规的销售人员,以此收取额外佣金,因此投资者一定要通过正规的渠道购买,不要一时冲动。

防范需双管齐下

格上理财研究员刘书俊分析称,最近频繁发生的乱象,或源于三个方面:一,市场利率下行,信托安全性高,收益率高的优势得到凸显;二,由于前期股市震动,资金回流较多,缺乏投资渠道;三,由于优质投资标的短缺,市场陷入投资恐慌,投资行为不够理智,给不法之徒留了空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若要彻底消除此现象短期存在一定困难。防范的手段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信托公司积极进行信托投资普及教育,令投资者更加明晰投资流程,提高自身信托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信托公司应加大排查力度,整顿行业内销售人员资质参差不齐的情况。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