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做市缺的不仅是私募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16-10-18 08:46:41

摘要
两年前,“新三板”全面实行做市制度,近百家券商参与,为上千家挂牌企业提供做市服务。由此,做市成交由此成为“新三板”市场中最受关注的交易模式之一。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新三板”做市并未取得预想效果。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做市企业与非做市企业相比,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优势,无论是换手率还是估值,两者都差

两年前,“新三板”全面实行做市制度,近百家券商参与,为上千家挂牌企业提供做市服务。由此,做市成交由此成为“新三板”市场中最受关注的交易模式之一。

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新三板”做市并未取得预想效果。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做市企业与非做市企业相比,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优势,无论是换手率还是估值,两者都差别不大,以致最近一些“新三板”挂牌企业要求退出做市成交的模式,重返以前的协议成交模式。与此同时,券商作为目前惟一可以参与做市的机构,也面临缺乏盈利模式的问题。在前几年的行情下,券商还勉强可以支撑,到了今年此项业务已经出现大面积亏损。

近日,作为今年“新三板”市场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管理层制定了有关私募基金参与“新三板”做市的制度。如此一来,在完成了各项准备及审核以后,私募基金将成为继券商之后的第二类做市机构。在近日举行的“新三板”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副总经理隋强明确表态,股转系统正在研究围绕市场分层的差异化安排,私募参与做市将很快推出。对于这样的举措,市场各方纷纷表示欢迎。引入其他机构投资者以增加“新三板”做市商的类型,在做市商制度还处于起步时期就被提了出来,现在予以落实,无论对相关制度的完善,还是推动“新三板”的快速发展,各方都被寄予了厚望。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从目前公布的相关制度设计来看,对私募基金获得做市商资格,设置了很高的门槛,绝大多数私募基金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被拒之门外。依据这一门槛,近期内能有幸成为“新三板”做市商的私募基金,数量不会超过10家。在如此大的市场中,就放进去寥寥几条“鲶鱼”,合格的私募做市机构数量不够,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更进一步说,在笔者看来,两年来“新三板”做市制度之所以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最主要的原因还不是做市商构成的过于单一,而且没有切实可行的盈利模式。特别在行情走弱的背景下,做市商根本无力在合理的位置支撑股价,操作上只能是非理性循环。而就做市商的基本职能而言,要维护相关企业股份的流动性,又受制于各方面的因素,偏偏“新三板”市场缺乏很好的流动性,因此,一方面做市商操作压力极大,另一方面又力不从心,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当前,开放私募基金做市,由于私募基金没有券商的背景,在提高所交易品种的流动性上就不如券商有更多的利益诉求,至于说在做市过程中实现价格发现与维护,也许私募基金会因为其决策与操作手段的更加灵活而显示出某种优势,但相对于目前十分清淡的成交量,这种优势究竟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就不能不打个问号。

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引入私募基金成为“新三板”的做市商相当有必要的。在笔者看来,这种引入不应仅仅着眼于简单的数量上的扩张,而要在发挥券商以及私募基金各自长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新三板”做市中所存在的问题。就“新三板”市场而言,解决流动性是个很迫切的任务,私募基金参与做市,也需要以相应的流动性为基础,否则也就难以真正施展其能耐。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