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进入二九定律时代网红私募称未来只投“三种病”

来源:券商中国 2018-03-16 09:26:49

摘要
私募行业10亿规模是个槛,多少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跨过这个槛!可是2017年,仅10亿-20亿规模中就有四成私募消失,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规模又降到10亿以下。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50亿以上规模私募迎来快速增长的机遇,在2017年增速高达39%,获得1100亿资金净流入,远超过其他类型私募;但1

  私募行业10亿规模是个槛,多少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跨过这个槛!可是2017年,仅10亿-20亿规模中就有四成私募消失,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规模又降到10亿以下。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50亿以上规模私募迎来快速增长的机遇,在2017年增速高达39%,获得1100亿资金净流入,远超过其他类型私募;但10亿-50亿之间规模的私募遭受严峻考验,其中20亿到50亿之间的私募呈现出资金净流出。

  2017年,私募行业的分化程度远超市场预期!同时,行业的集中度再度提高,行业前20%的私募,管理规模占比达到了90%。

  “2017年被认为是价值投资元年,做的远比说的少得多。”私募研究专家杨建波表示。

  今日,第12届中国(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在深圳举办,多位私募基金代表做了主题报告,分享了各自的投资理念与对未来机会的展望,网红私募林园也再度露面,表达他对医药股的强烈看多态度。

  林园称现在仍是熊市,未来只投“三种病”,即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银行保险、地产、互联网等领域“看都不看”。为何选在目前节点发行产品?林园称当前大概率是牛熊交替节点。

  10-20亿规模私募中近四成遭淘汰

  2017年的私募行业表现为头部效应加剧,中型私募竞争尤为激烈。

  据统计,50亿以上规模私募在2017年增速高达39%,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私募。从资金流动情况来看,有超过1100亿资金流入50亿规模以上的股票类私募,而规模在20亿到50亿之间的私募,资金却出现净流出现象,小规模相对较平稳。

  杨建波表示,行业中间的10亿到50亿的规模范围内的私募,竞争最为激烈。其中规模在10到20亿之间的私募退出比例高达53%,也就是说上一年规模在10到20亿之间的私募,下一年有53%比例离开了这个区间。

  这些公司去向哪里?杨建波表示,其中大约只有四分之一的公司实现规模跨越,成功突破 20亿规模,而剩下的均低于10亿。总体来看,2017年大约有40%私募的规模降到10亿以下,从10亿-20亿规模区间消失,剩下60%的私募维持在该规模区间。

  集中度再提高,演变成二九定律

  经历2017年的市场两级分化的考验,私募行业的集中度再度提高。通常在衡量行业集中度时,一般都是二八定律,即20%公司管理的规模超过80%。

  “然而这个规律在私募行业也许要改成二九定律。我们研究发现,2017年管理规模在前20%的私募,管理规模占比达到了90%,远远高于二八定律描述的集中度。而排名前10%的私募,管理规模占比接近80%。”杨建波表示。

  同时,头部公司占比仍在不断上升。据统计,行业规模前1%的私募管理的资金,从2016年的28%上升到了2017年的34%。可见,私募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尤其是中型私募压力凸显。

  价值投资元年,说的比做的多

  2017年被认为是中国价值投资的元年,在私募行业调研时,十家公司中有八家会说自己从事价值投资,那么到底有多少公司真正在做价值投资呢?

  “我们统计了2010到2017年股票型私募基金的风格变化,发现做价值投资的远远是说的人比做的人多得多。价值投资风格在2017年略有上升,但是更多的基金风格仍旧偏向成长或者是偏向混合,或者在风格上做一定的选择。”杨建波表示。

  杨建波认为投资价值股和成长股是两种不同的风格,统计过去七八年的滚动年化收益,发现每一个策略都有各自适应的市场,也许去年价值投资的收益不错,但前几年成长型的风格却表现更好。因此对于私募来说,能够找准自己的投资风格更为重要。

  林园:现在仍是熊市,未来只投“三种病”

  今日,第12届中国(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在深圳举办,多位私募基金代表做了主题报告,分享了各自的投资理念与对未来机会的展望,网红私募林园也再度露面,表达他对医药股的强烈看多态度。

  林园投资董事长林园表示,市场仍是熊市阶段,不过大概率开始牛熊交替,未来只投医药股,且只投针对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医药股。

  此外,乐正资本总裁杜春峰也在论坛上表示,在一个金融抑制的阶段,臆断大牛市并不现实,判断未来投资需要回避弱的成长型公司。

  林园:新发21产品,计划再募30亿

  作为国内私募的代表人物之一,林园多年前凭借贵州茅台一战成名,在2007年转身成为私募大军的一员,这一次再度出现在公众面前,他带来了新的产品发行计划,以及对医药股的强烈看多。

  2007年2月28日,林园成立第一款私募产品“华润信托-林园”,之后又在2007年9月发行了“华润信托-林园2期”和“华润信托-林园3期”,截至目前,三款产品的投资累计投资分别为305.97%、124.86%和124.82%。

  不过,就年化收益率来看,林园的投资收益并不是非常高,三个产品分别为13.58%、8.09%和8.08%。

  根据公开信息,在2007年发行3款产品后,林园曾沉寂近十年没有新产品面市,在2016年12月后才发行新的私募产品,据统计,2016年12月以来,林园已累计新成立了21款私募产品(即林园投资1号至21号),甚至还有新的产品发行计划在推进中。

  林园称,新的私募产品正在走渠道,“相信渠道走完之后,规模会上去。但是我们也会控制整体规模,今年新增不超过30亿就可以了。”

  为何选在目前的节点发行产品?林园预判,当前大概率是牛熊交替节点。

  林园称,发行时机牵涉到对大势的判断,目前仍是熊市阶段,不过通过2016、2017年的运作,可以判断现在这个点位,大概率事件是牛熊交替的时候,接下来就是要往牛市跑。

  林园表示,他的投资办法,不管是牛市熊市始终都是满仓,相信会更适合在牛市。

  林园:只投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

  在投资标的选择上,林园依旧保持其执着与犀利风格,称未来只看医药股机会,且只针对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这3种病来做,银行、保险、地产、互联网等领域“看都不看”。

  林园表示,医药指数过去下跌幅度较大,部分股票甚至跌了60%到70%,主要是因为过去炒得太高,但目前位置是合理价值区间,未来只投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别的不投,这也是他选择在当前时间发产品的原因。

  林园认为,伴随着老龄化进程推进、中老年人增加,上述三种病的患者会逐步增加,且由于这三种疾病对药物都有“成瘾性”,患者患病期间难以断药,相信会为医药股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全世界成瘾性的商品,过去一百年平均的PE大概是在37倍,相较之下,A股医药股的估值不算高。

  林园表示,“我是63年出生的,今年50多岁,这一代人在中国大约有4亿人,我们就赚这4亿人的钱,别的不考虑,未来20年只投这三个病,撇开大市都不管,只管这4亿人”。

  林园称,“过去五年时间我做了一百家的国内三甲医院的调研,大内科病在过去三年,没有一家是低于100%增幅的”。

  他也做出了明确预判称,未来20年中国大市值的前一百家公司,医药股要超过至少30、40家。全世界大的市值500强,中国的医药股要超过10家。

  乐正资本杜春峰:回避弱成长型公司

  作为国内宏观对冲策略私募的代表之一,乐正资本总裁杜春峰分享了他的宏观经济观点,认为我们正在一个金融抑制的阶段,此时臆断大牛市并不现实,未来投资需要回避弱的成长型公司。

  杜春峰表示,我国吸收了美国、日本和全球各经济体的面临中等国家收入陷阱时候的历史教训,现在才进入了以刘鹤同志为代表的金融抑制理论的过程中。因而,未来10到15年,中国经济不会或不允许再出现大的资产价格泡沫,此时预期一个大牛市并不现实。

  杜春峰称,美国在70年代中到80年代,其实就是在跨越中等国家收入陷阱,接下来的中国资本市场可能会进入到这个状态中,就是下有底、上有顶的长期的相对的平稳运行。

  同时,由于经济在L型的运行过程中,如果在五年以上或者是十年以上,其实资本市场大概也会进行这个运行状态,大家不要预期太高。

  杜春峰建议,未来中国股市的布局阶段,更多的应该还是围绕制造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来开展,这是整个中国未来能够实现财富增长的确定的方向。

  比如说我再想投房地产,这个赢的概率就很小了,或者说投金融。刚才有人说想投银行股,在金融抑制阶段,你投银行股赚钱的概率是很小的。

  杜春峰也表示,未来要回避很弱的成长型企业,即回避在细分行业中难以成为龙头的公司,其次是要回避中低端制造业。

(原标题:残酷!私募进入二九定律时代,网红私募称未来只投“三种病”)

(责任编辑:DF374)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