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生存门槛显著提高,一年半从1亿涨到5亿?

来源:pe风云 2018-03-26 08:14:18

摘要
14年牛市行情初现之时,券商为私募基金提供“一条龙”的服务,那时候可真是,几十万元打底,拉几个朋友筹个千八百万就可以开始一家私募基金。然而快乐时光总是短暂,16年2月份,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8月份再上“3+3”私募投顾模式,人力成本大幅提高,

14年牛市行情初现之时,券商为私募基金提供“一条龙”的服务,那时候可真是,几十万元打底,拉几个朋友筹个千八百万就可以开始一家私募基金。

然而快乐时光总是短暂,16年2月份,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8月份再上“3+3”私募投顾模式,人力成本大幅提高,一年运营费用去到了200万,按照“2+20”收益模式,私募门槛抬高到了1个亿,具体可以查看之前写的《筹不到一亿块钱还是不要做私募了》。

进入2018年,私募业管理资产规模突破12万亿元。然而,池子里的水多了,池子里的“鱼儿们”并没有感觉有多快活......

私募行业内部分化加剧,伴随各方面综合成本提升,行业的生存门槛显著提高。龙头私募对资源的虹吸效应,使得中小私募的发展越来越难。

规模5亿才有活下去的勇气?

涨的不是成本,而是管理费收的少了。

关于私募这两年争议最大的应该算是管理费的收取方式了,一方面不同渠道的资金对于管理费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中小私募在历史业绩、规模方面的劣势也不得不妥协。

“私募的管理费已一降再降,如果从银行等机构拿资金,平均管理费费率在0.5%左右。”深圳一家中型私募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私募一般至少需要4个到5个人运营,以及一个办公场所,人员成本叠加租金差不多一年就要200万元到300万元。”

按照5亿的管理规模、0.5%的管理费来计算,一年管理费收入大约250万元,如果投资业绩没有获得正收益的话,也只能刚保本。

而对于中小私募来说,甚至这0.5%的管理费率都是奢望,毕竟银行等机构可不会因为自己长得帅就青睐你。

于是它们只能妥协,让渡利益,降低费率,创新管理费模式。比如设置只有达成正收益时才收取“2+20”的管理费,亏损时只收取0.5%管理费;让渡0.5%-1.5%的管理费给到基金销售;甚至完全不收取管理费,只拿业绩提成等条件。

元葵资产董事长施振星说,“我们前一段时间计算过,作为一家私募基金,生存的基准线为5亿元(管理资产规模)。”

当一个行业发展成熟时,它总会出现“二八定律”,简单测算,大致是前20%的私募平均管理二三十亿元的资金规模,排名后面80%的私募平均只能管理一到两亿的规模。

中小私募只能“背水一战”

除了生存问题,行业“马太效应”加剧,不少中小私募面临“不进则退”的成长烦恼。

特别是量化私募运营成本比较高,一般来说,工资加奖金、信息技术系统(IT)、租金、办公费用等加起来,一年有一两千万元的固定成本。而对于稳健策略的公司来说同样如此,如果管理规模不到20亿,规模不能快速增长,压力会比较大。

百亿级头部私募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这让中小私募获得资金的难度加大。

通常私募资金来源有几类:

第一类是上市公司等法人资金,

第二类是金融机构的资金,

第三类是普通客户资金。

上海一家私募公司市场部人士称,“大型机构合作的私募并不多,它们通常只会跟几家头部私募合作。现在,在策略接近的情况下,除非业绩好很多,不然中小私募脱颖而出的机会越来越少。”

对于中型私募的发展,蒋锴作了很多思考。他认为,私募行业洗牌,头部私募的示范效应能够增加各方信任感。与海外市场相比,国内私募行业发展还属于初级阶段,往后看,行业大有可为。现在领跑者已经有了,但地位还没有那么稳固,行业还处于充分竞争阶段。


关键字: